對于凋亡細胞的檢測,皺縮、變形、空泡化,抑或裂解為凋亡小體,都逃不過光學倒置顯微鏡的火眼金睛。
吉姆薩染色、瑞氏染色等兩位“助攻”齊上陣,將凋亡細胞的染色質濃縮、邊緣化,核膜裂解、染色質分割成塊狀等典型形態一展無遺,以確保沒有漏網之魚。
吉姆薩染色實驗
吉姆薩染液由天青,伊紅組成。染色原理和結果與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嗜酸性顆粒為堿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粉紅色,稱為嗜酸性物質。對細胞著色后便于觀察,方便對凋亡細胞做出檢測判斷。
PH對細胞染色有一些影響。細胞里各種成分均不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系兩性電解質,帶電荷隨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環境里正電荷增多,易和伊紅結合,染色為偏紅;在偏堿性環境里負電荷增多,易和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
<東澳生物實驗室實拍圖,盜圖必究!>
實驗步驟
1.將顯影的玻片置于玻片架上,浸入盛有水的染色盤中。
(1)1個盤:pH6.8 10 mmol/l 磷酸鈉緩沖液,所配的25倍稀釋的吉姆薩染液。
(2)3個盤:水。
(3)脫水系列溶液:
①3個盤:分別盛50%、70%和95%乙醇。
②2個盤:盛有100%乙醇。
③3個盤:盛有二甲苯。
2.在25倍稀釋的吉姆薩染液中染玻片20 s(依染色時間決定染色的強弱),將玻片在水中浸泡3次,每次2 min。
3.連續用乙醇脫水系列溶液處理,每盤中浸泡2 min,將玻片移至二甲苯盤中,毎次浸泡2 min,共3次。
4.在通風櫥中,按如下操作壓片固定:用一平頭鑷(拿在左手),從二甲苯中取出一塊玻片,夾住磨面端置水平。加4滴Permount 的于另一端(切片所處位置),左手拿一干凈的蓋玻片,很緩慢地放在載玻片上(在加壓片固定介質和蓋玻片前,勿使玻片變干,因微小氣泡會造成人為假象)。
5.用3MM 濾紙,沿蓋玻片邊緣,小心吸去多余固片介質/二甲苯,并擦拭載玻片背面(勿擦拭蓋玻片)。
6.將玻片平放于一硬紙盒盤上,置42℃溫孵箱2天使之凝固。
7.以剃須刀片小心刮去載玻片背面殘留膠乳,染料及固片介質。用鏡頭紙或普通棉紙擦去塵埃。放入玻片盒,必要時,載玻片上再注明標簽。
8.顯微鏡觀察玻片,觀察時可依信號強弱,調節光亮。
<東澳生物實驗室實拍圖,盜圖必究!>
注意事項
▲1.勿將玻片直立存放于玻片中,因此時固片介質尚未凝結。
▲2.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染色用正經片一定清潔,要無酸堿污染。
▲3.配制頊特液一定用優質甲醇,稀釋染色一定用緩沖液,沖洗一定用水應近中性,不然可導致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以致于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