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AAS)正式公布了2019年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共有200多名新院士。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生命科學及化學領域有4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成立于1780年,是美國歷史悠久的獨立學術團體和政策研究中心。通過吸納來自學界、商界、以及政府部門的領袖,該學院期望通過在人文、藝術、教育、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協助政策制定,解決全球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目前,該學院已有超過49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超過25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普利策獎得主。能夠入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也是對這些學者所取得成就的一大認可。
以下華人學者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1.程亦凡院士 – 生物科學
程亦凡院士目前任職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早年學習物理,后轉行進入結構生物學領域,在冷凍電鏡(cryo-EM)方面取得的突破成果令人矚目。冷凍電鏡是繼X射線晶體學和核磁共振技術之后,又一結構生物學研究利器。2016年初,英國學術雜志《自然·方法》在年度最受關注技術榜單中將其放在首位。2013年,程亦凡教授和David Julius教授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辣椒素受體TRPV1原子分辨率的結構,至此掀起了結構生物學領域內“冷凍電鏡革命”。
2.馮國平院士 – 生物科學
馮國平院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MIT)大腦與認知科學系McGovern大腦研究所講席教授,致力于了解調節大腦突觸發育和功能的機制,以及突觸功能障礙如何導致精神疾病。他創建的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模型在神經生物學界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馮教授的實驗室結合尖端技術和多學科方法,揭示神經發育和精神疾病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3.金亦石院士 – 生物科學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神經生物學系教授金亦石早年于北京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后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后于MIT進行博士后研究,現在主要利用模式生物線蟲進行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旨在將基本機制與人類神經障礙和神經元修復的理解聯系起來。
4.余金權院士 – 化學
余金權院士現任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被認為是國際上C-H鍵活化領域最為活躍的華人學者。
|